靠“收垃圾”获千万级融资 成都小哥用能源车在小区有偿回收废品 日收80吨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在成都锦江区的某个小区门口,停了一辆4.5米长的厢车,小区居民拎着可回收物袋从远处走来。为了回收可回收物,刘刚派司机挨个小区“巡检”。

    他的“收荒匠”项目成立于今年4月,团队向小区门口派送废品回收车,每周两次定时定点,面向居民展开废品及闲置物品回收业务。

    目前,“收荒匠”已覆盖成都成华区的23个小区、锦江区的17个小区,通过10多辆厢式新能源电子车在各个小区试点,每日收80~100吨的废品量。

    近日,团队已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合力投资领投,鼎兴量子投资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及业务拓展。

    每年12月,日本市民会收到一份年历,每天颜色各不相同,代表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时间。这个国家的街道上没有垃圾桶,都是市民拿着垃圾袋,到超市或便利店的垃圾分类点扔掉。

    若日本市民错过了扔垃圾的时机,就只能拿着垃圾,在家里臭上几天。不按规定丢垃圾,视情况将会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一千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在日本考察期间,刘刚发现,该国对废纸、塑料等可回收物利用率较高,由政府推出相关措施强力主导,为其居民培养了很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此外,在日本回收产业配置也较为完善,比如按类别投递的报纸、纸屑等废纸类物件,定期会有清洁车处理,直接送到附近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而饮料瓶等塑料制品,在按类投递后,也会被送到工厂重置成产品。

    相较之下,国内回收行业尚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其回收率仅为47%,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相关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市场上尚未有面向居民的规模化大型回收企业,居民普遍对环保没有垃圾分类意识。以成都为例,这个城市每日产生1.5万吨垃圾,其中有40%以上的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

    刘刚在回收行业深耕10多年,早期面向企业做电子产品回收,这一市场尽管利润丰厚,但电子品类频次低,且行业天花板不高,因此他早有转型意愿。

    回国后,他将目光转到了面向居民的泛品类回收,主要以废纸为主。他意识到,对于居民来说,他们需要有人来引导,逐步培养其垃圾分类的习惯,而不是空放一个垃圾回收设备。

    基于此,他于今年4月成立“收荒匠”,定时定点向小区门口派送废品回收车,现场有工作人员引导居民,展开废品及闲置物品的有偿回收业务。

    面向C端用户居民,“收荒匠”为有偿回收,每周两次的上门回收废纸等可回收物,用以培养居民分类处理垃圾的习惯。“收荒匠”明码标价,可通过回收站点现场展示的价目表,也可通过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回收价格,价格将依据市场状况由平台来调整。

    刘刚将“收荒匠”视为一种“移动回收站”,它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即使刮风下雨的天气也是一样,改善了居民对废品回收的传统认识。得到居民的认可后,他们会通过口碑互传,整个小区就都传开了。”

    回收人员正在忙碌的场景。

    刘刚通过调研发现,从居民端到回收端,传统的废品回收包括5~6个环节:居民产生废品——小贩上门回收——再卖到收购站——简单分选——再送到打包站——最后由打包站再将废纸打包成一起,卖到终端企业。

    为此,“收荒匠”自建一个5千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将从C端到B端的回收环节缩减到3个,先由相关人员在小区门口回收,再送到该分拣中心后,然后对接给终端企业。

    针对交易环节不透明的痛点,团队正打造智能回收系统,适用于线下回收人员,在回收交易各个环节,包括小区回收和分拣中心,将废品订单量、数额、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数据化,确保回收物可控可溯源。

    市场已有不少同回收相关的项目,例如再生资源智能回收平台“小黄狗”,该项目于今年6月获10亿融资,在小区、写字楼等场景放置无人回收设备,用户线下扫码投放垃圾。

    相较之下,刘刚认为“收荒匠”模式较轻,成都本地尚无同类环保公司,且团队以线下居民小区“定时定点”的方式回收,走差异化的路线。
www.zgfeipin.cn 百度XML 蜀ICP备190248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