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英国《卫报》“亚洲环境报道”首席记者乔纳森·沃茨7月1日出版了《当10亿中国人蹦起来时:中国将如何拯救或毁灭人类》一书。半个月内,这本新书已经引起了很多西方人的关注,有的说用“10亿中国人蹦起来”形容中国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给世界造成的巨大冲击很恰当,书中言论也有助于打消西方对中国的“过度恐惧”,但也有的说沃茨把中国描述得过于“公正”。沃茨7月1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应对中国的环境问题承担“相当大的责任”,但关键还是要靠中国自己,他也不赞同中国人追捧西方的过度消费观。
环球时报:为什么你给新书起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
沃茨:这和我小时候被一个可笑的故事吓到有关,大人们说要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同时蹦起来,会使整个地球失去重心,大家统统性命不保。为此,我还经常为中国祈祷。现在,我觉得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外国人很容易非理性地被中国的庞大吓坏。
环球时报:美国加州大学学者杰弗里·沃瑟斯特罗姆最近写了篇文章,从5个角度讲述了美国人对中国的恐惧被过度渲染,其中引用了你这本书的内容。你赞同这位西方学者的观点吗,即美国人对中国的恐惧被过度渲染了?
沃茨: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尤其是他说的最后一点———我们面临共同的环境威胁,和我这本书的观点非常相似。由于中国的巨大,以及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些因素把所有人推向了环境问题的边缘。然而环境问题并非仅仅存在于中国,发达国家的10亿人口早已“蹦”至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了。中国真正让人害怕的一些事美国也有。欧美人担心中国的增长可能会损害全球环境,而事实上,这种增长的动力是太多的中国人渴望效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如开耗油量大的汽车、吃牛肉等。
环球时报:是否也有人不赞同你的观点?外界对这本书还有哪些评价?
沃茨:现在评价还为时太早,但最初的一些评论反馈还不错,除了英国《文学评论》杂志有文章指责我有意无意地得出了这样的“公正”结论,即“中国正在毁坏自己,并威胁到我们大家,而我们正愚蠢地推动这一进程”。
环球时报: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但环境恶果留在了中国。你在书中也讲到,你看到中国一些小的废品回收店正在处理来自国外的垃圾,满沟的垃圾正威胁当地人的健康,你还看到在某个中国小镇,妇女和儿童剥离电路板等洋垃圾,把自己置于化学毒素的“鸡尾酒”之中。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只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发达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中国改善这种状况?
沃茨:发达国家应对中国的环境问题承担相当大的责任。不仅中国在回收洋垃圾,同时,发达国家也把相当多的对环境有破坏性的工业“外包”给了中国。环境问题是个全球的难题,需要一个全球的解决方式。发达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应通过分享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及提供经济支持,来帮助中国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自己同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我认为,对那些破坏河流和空气质量、对人体有伤害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各地的有关方面降低了监管,采取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环球时报:作为专门报道环境问题的记者,你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的话题有哪些关注?
沃茨:我关注资源的过度开采和退化,尤其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当然,还有污染和浪费等问题。我认为伴随时间和努力,以及政治意愿,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然而,西方式的过度消费如今在中国大城市正受到追捧,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件好事,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但我认为,每一个世界公民,包括中国社会最富裕的那部分人,都应退后一步,把消费习惯保持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
环球时报:对中国这样一个还不发达的人口大国来说,处理好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并不容易。你认为,应该如果看待中国过去的发展奇迹和环境恶化的得与失?
沃茨:英美日等国也曾经历过一个快速发展的“污染阶段”,但中国在这个阶段之后的净化环境阶段面临更大的问题,因为中国发展相对较晚,而且不能轻易将垃圾和资源需求“外包”出去。
中国正努力推进“生态补偿机制”,这个计划很好。如果奏效,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将会给生态资源富饶的地区,如云南和黑龙江的“环境保养”提供赞助,使那里的森林释放更多氧气,湿地、河流等水源得到净化。但我的担忧是,在一些既得利益面前,这样的计划实施起来能否顺利,会不会像先前提出的“绿色GDP”一样成效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