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废品处理,历来被公众视为“政府行为”。而废旧家电的回收,目前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是由骑着三轮、流动作业的“二手贩子”经营,何去何从,鲜为人知。作为家电的制造商及销售商,却少有在回收环节“试水”的先例,这让人感到无比遗憾。
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不属于自已的职责范畴,而生产并成功销售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但近期日本前家电连销霸主BEST电器开展的一项活动,让我们再次反思家电企业“回收”工作、绿色低碳行动与品牌建设的关联问题。
BEST废品堆里“掘金”
7月,日本前家电连锁霸主BEST电器宣布,自7月24日到9月30日,携手福冈县有关政府机构,在其福冈市内指定的8家门店设置回收箱,开展废旧小型电子、电器回收活动。回收范围则包括游戏机、随身听、数码相机、AC适配器等被称为“城市矿山”的废弃数码电子产品。
在外界看来,BEST电器将开展此活动作为CSR(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重要一环,将有助于帮助其消除去年“邮便法丑闻”不利影响,继而进一步巩固其在总部所在地市场的品牌形象。
诚然,我们无法得知BEST此次回收究竟是有偿还是无偿,实际效果也有待验证,但这样的活动对于拥有理性、成熟的消费市场的日本来说,笔者宁愿相信过程大于结果。这也不难理解,在全球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的世界大背景之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彰显便成为品牌建设亮丽的风景线。或许,BEST的行动是家电废旧品里“掘宝”的开始。
回收佑证“绿色”
国内对此亦已认可。每年由中国道农研究院和《绿公司》杂志共同发起的“绿公司”评选,共设五项参评条件,“环境友好”作为重要参评条件位例其中,而对废旧品的处置,则是“环境友好”的重要组成,也是“绿公司”的有力佑证。
无可置疑,家电产品的诞生和创新方便了消费者,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但产品在使用过程里,不可避免地会有“碳”与“热”的排放,危害着环境,而产品在“寿终就寝”、完成生命周期后,则无一例外地被消费者无奈“抛弃”,或以“二手货”处理,这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
但我们更无奈地看到,在家电产品实现销售后,除售后服务外的其它所有环节,生产商与销售商均不参与其中。从商品交易来讲,交易后的家电归消费者所有,最终的处理看似也该由消费者来解决,但在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的企业社会责任面前,生产商与销售商对售后“寿终就寝”的产品,决不应为完成任务而袖手旁观。要创建绿色品牌、绿色公司,必须从创建绿色产业链着手,否则就是自欺欺人、画饼充饥。
比创新更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家电业在回收工作上的建树,突出表现在政府倡导下的“以旧换新”、“家电下乡”,虽然以旧换新有产品类别与品牌的限定,但在庞大的市场之下,大批旧货的“绿色回厂”,相信其在“碳排放”、“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潜在贡献。
但“以旧换新”毕竟是以政府为主导,且有时间与地域上的限制,待这一国家惠民工程结束,难道家电企业“回收”环节重回当初?这当然不符合企业、行业以及品牌发展的方向。
真正的品牌需要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与环境友好相处。作为资源需求型的家电业,从产品的制造开始,就可以说是在向地球索取,回收自然更应必不可少,当企业真正做到了从生产、销售到最后的回收处理一条龙,绿色企业、品牌便自然成立。
这一天的到来,或许还有待时日。包括家电等产品在内的回收制度的建立、回收人员的管理、废旧品的处理、废品回收方式等等,都需要探索前行。社会精力投入的同时,国家资金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但如这一环节真正得以突破,笔者相信,其带来的有形及无形回报将不可估量。
用技术创新掌握市场及行业话语权固然重要,但以社会公民的角色尽责社会、福祉社会同样不可忽视。或许“回收”不如“创新”的利润回报及时、真切,但在品牌的创建与维护上,却比“创新”显得更为厚重和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