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一条腿、一个废品收购站,14年辛路历程,最终造就了一个千万级财富神话。这位靠3000元起家,做过副食零售、开过缝纫店、捡过废品的残疾人,如今却成为巴中市通江城南残疾人自强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的总经理,拥有1000余万元资产,被通江残联评为残疾人励志学习的榜样。
他是谁?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故?,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面见了这位传奇人物——一位靠收破烂发家致富的残疾大哥王良斌。
17岁外出闯荡搅拌机绞碎了他的“人生”
首次见到王良斌,一种忠厚、务实的“老牛”品质便展露无遗。谁也不曾想到,眼前这位带着眼镜,一脸慈祥的大哥,就是人们传诵的“破烂帝”。简单的几句寒暄后,他便不由自主的讲起了20多年前峥嵘岁月。
1991年3月,家住通江县春在乡向家营村的王良斌,带着诸多美好的梦想,挤上北去的列车外出务工,那年他刚刚17岁。因为身体单薄,砖厂的活让他力不从心,老板让他负责用手推车往搅拌机里运土。1992年3月的一天中午,太阳炙烤着脚下的黄土,他推着一车土来到搅拌机前时,突然眼前一片黑暗,连人带车掉进搅拌机——当他在医院病床上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体多处受伤,更惨的是他的右腿高位截肢了……
一个月后,他带着老板丢下的3000元钱,拖着尚未痊愈的腿回到了老家。家里没有了往日的笑声——雪上加霜的日子使家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他想到了割腕自尽,也想到了不辞而别——他的这些微妙的变化被细心的大姐看在了眼里。
“不就是失去了一条腿吗?”从小就不服输的王良斌不断问自己,也暗暗地告诫自己:男子汉应该有一种骨气!
9年艰苦磨难自强不息开缝纫店维持生计
“毕竟我还年轻,而且生活还得继续。”1992年10月中旬,王良斌在大姐的帮助下,开始在通江县檬子垭街道开副食零售店维持生计。由于没有从商经验,亏损严重,王良斌打算另谋出路。后来,他“盯”上了不需太多成本的缝纫,通过自学,两年后,他在檬子垭街道开起了路边缝纫店。他手艺好,待人和善,生意越来越好,有时候甚至忙不过来。
这时,一个朋友介绍了檬子垭街道附近的一名聋哑姑娘来帮忙。这名姑娘叫向小菊,熟练缝纫技术。通过接触和了解,王良斌发现向小菊虽不能言语,但聪明伶俐、朴实勤快,于是向她求婚……第二年冬天,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收破烂发家致富身家千万不忘带动残疾人
“上天总是眷顾那些细心关注生活的人。”2000年,一次偶然机遇,让他看到了收破烂的巨大商机。从此,他便开始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从一名奔波在温饱线上的小市民变成一家资产过千万的企业老总。
2000年4月的一天,王良斌看见一家废品收购点交废旧物品的人很多,等卖者走后,老板就将铜、铝、铁、书报等废品进行分类。经了解,他才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价格差异。从此,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到处捡拾废品,分类后再拿去卖,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赚了300多元。
2009年6月,因为生意需要,王良斌到通江城南观音街开了废品收购店。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涉及废品收购和加工,如今,他已拥有一家近2000平方米的厂房,年纯收入超100万元,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
“目前我聘用的22名员工中,有13名是残疾人,每人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工资。”王良斌一边干活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之所以大量聘用残疾人,除了对残疾人有特殊的感情外,还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社会的负担,完全可以凭借双手好好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