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回收行业萎缩之际,一些创业者瞄上了“互联网+废品回收”的蛋糕。而与那些高调登场、最终却遗憾落幕的不靠谱服务相比,互联网+废品回收行业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社会:他们过得还不错。
省劲省事、明码标价
居民看上了新服务
“以前卖废品,得自己费劲提到楼下不说,人家称的总感觉比我自己称的重量少一点,不过我也懒得去争这一毛两毛的……”刘雨家住柳芳北里社区,自认比较有环保意识的她,一直以来都愿意把废品存起来卖,甚至连快递剩下的包装壳都不例外,但每次卖废品时“费了劲心里又不痛快”的感受,让她多少有点沮丧。“我家面积不大,外面楼道也窄,攒废品本来就很占地方,好不容易攒了一些,有时候天冷了想卖还找不着人,我都想放弃了。”
两个月前,纠结中的刘雨听说了一个名为“再生活”的上门回收废品app,碰巧自己又有一批废品要处理,她尝试着使用了一次上门服务:“来的小哥着装比较整洁,态度也挺热情,最好的是废品终于不用自己拿下去了。”除此之外,app里“明码标价”的设定也让刘雨印象深刻。“里面按分类都标好了,衣服、报纸、纸壳都是多少钱一公斤,小哥装完袋后拿电子秤称完了还会给我看一眼,感觉挺正规。”
有了第一次的良好体验,刘雨也成了这种上门服务的固定用户。“ app里可以设定每两星期来一回,知道人家什么时候来,我攒的时候更有盼头。”上周四,又到了两周一次的例行收废品时间,刘雨前一天在家里进行了大扫除,翻出了好多旧衣服、废纸箱子,准备第二天“小卖一笔”。
“再生侠”小王
我挣多少钱无关重量
只看跑了多少单
周四早上八点一刻,“再生侠”王贺鹏骑着电动车来到了柳芳北里小区,拿着回收袋上楼来到刘雨家,这是他今天跑的第一单。用户的废品已经在楼道里放好,小王只需要做分类装袋和称重工作。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