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吐鲁番市第一废品回收站分拣中心门外,刘向正把已经回收来的各种废旧金属、塑料等分门别类装上货车,准备拉往就近的废品回收加工企业。谁都不曾想到,就在几年前,刘向正还只是一个从安徽来到新疆,靠“收破烂儿”为生的农民工,而现在他不仅当上了
废品回收站站长,还让自己的钱包鼓了起来。
刘向正的改变得益于我区民生建设年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2011年,吐鲁番市成为继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库尔勒市之后我区第四个被财政部、商务部列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基地建设的试点城市。”吐鲁番市再生资源协会会长张居平称,目前,吐鲁番市正逐步形成一个由社区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加工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组成的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不但催生了“城市富矿”,还对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年,在我区第七个民生建设年当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被再次列入民生清单,我区将不断规范回收网络,推进体系建设,建立再生资源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将废旧物资变废为宝,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破铜烂铁变身“城市矿产”破铜烂铁、城市废弃物是如何变废为宝的?在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乡的吐鲁番金星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公司”),有关人员发现了端倪。
在金星公司内,废塑料、废旧金属等废旧物品分别堆积在一起,它们将再一次经历更为精细的分拣,然后经过简单处理,由不同类别废旧物品装载卡车运向加工企业。
金星公司总经理魏东介绍,人们通常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发展比喻为“城市富矿”,其将为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魏东说,吐鲁番市每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44万吨,年成交额10亿元。随着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集散、交易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基地建成后将逐步向加工利用方向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条,同时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收废品行业走向正轨今年4月初,吐鲁番市第一废品回收站从业人员李新平通过考试拿到了新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从业人员资格证,这意味着他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拥有了正式的“身份”。
当李新平第一次听说捡废品要有资格证才能捡时,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当他得知有了这个资格证能让他捡废品的工作如鱼得水后,就主动报名参加培训。
组织李新平参加培训的单位是新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该协会秘书长王萍介绍,捡废品也需要懂得很多知识,比如哪些废品具有利用价值等,从业人员只有拿到资格证才能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工作。当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除了要有足够的面积、合适的场地之外,从业者还要遵守相关回收条例、规定,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公平公正,甚至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不定期检查。
王萍表示,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不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增加了就业岗位。
“城市按每1500户居民、乡镇按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回收站营业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回收点营业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回收站点的使用期限不少于3年……2014年1月,我区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自治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逐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一个回收站需要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分别从事收货、分类、细化处理等工作,光是回收站点就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再加上集散中心带动的就业人员那就更多了。”自治区商务厅商贸服务管理处调研员高新华说。
同时,这份《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全疆将建成以乌昌地区为中心,辐射南北东疆中心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照统一规范,将用7年时间,在全疆建设20个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90%以上的社区设立回收站,80%以上的再生资源通过指定分拣中心进行交易和集中处理。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艾山江·艾合买提表示,毫无疑问,我区出台的一系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措施,将进一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让这些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