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到12月间,中国政府多个部门接连修改了对进口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的规定,制定了一套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进口标准,实践上基本上禁绝了对很多废品材料的进口。
对于早已习惯了将废物运往中国处理的许多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政府的突然行动打乱了这一产业链,让不少国家感到措不及防。已经运出的废料被拦下,在香港滞留;还没来得及在禁令颁布运出的垃圾则滞留在发达国家,在城市边缘堆积。
中国舆论对此一片叫好。长期以来,由外国输入中国的可回收废物被称作“洋垃圾”,和帝国主义毒害中国的鸦片相提并论。进口禁令便被看成了可以与虎门销烟媲美的胜利。
然而,这事儿并没有那么简单。
洋垃圾的全球流动史
“洋垃圾”这一称呼既不准确,也不公平。实际上,所谓的“洋垃圾”是可以经过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资源。
废品贸易遵循的逻辑与其它商品并无不同:资源总流向能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
国际废品流动的历史便是一部近代经济变迁史。经济增长迅速、对资源需求大、回收成本低,这样的地方往往最容易成为“洋垃圾”的目的地。
当今向中国大量出口“垃圾”的美国,在一个半世纪前也是欧洲“洋垃圾”的受害者。
当在中国开始与英国输入的鸦片作斗争时,刚取得独立的美国却从列强手中源源不断地进口洋垃圾:肮脏并且污渍来源可疑的破布。仅1850年一年,美国就从欧洲进口了4.5万吨的破布。
美国人用旧布料生产纸张,给更多的国民以读书、看报、写信、接受教育的机会。英国的破布先是变成了纸,又成了一份份《纽约时报》,流入了美国的千家万户。
美国进口过的洋垃圾不止有中国刚刚禁止的烂布条。19世纪80年代时,美国基础设施开始了跃进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