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从世界各地接收大量
废塑料,将其中的大部分加工成更高质量的材料,供制造商使用。但在2018年初,中国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关闭了几乎所有外国塑料垃圾以及其他可回收材料的大门,以使发达国家难以找到地方发送垃圾。根据绿色和平与环境非政府组织全球焚化炉替代品联盟(Greenpeace and Environmental NGO Global Alliance for Firemor Alternatives)的一份新报告所引用的数据,中国大陆的塑料垃圾进口量已从2016年的每月60万吨下降到2018年的每月约3万吨。
从吞没东南亚小社区的肮脏包装到美国到澳大利亚的工厂里堆积如山的垃圾。“这就像地震一样,”布鲁塞尔工业集团国际回收局局长Arnaud Brunet告诉法新社。“中国是最大的可回收物品市场。它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塑料被大量重新定向到东南亚,中国的回收商已经集体转移到东南亚。由于大量讲中文的少数民族,马来西亚是中国回收商的首选寻求搬迁地,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塑料进口量从2016年的水平增加了两倍,达到87万吨。
在距离吉隆坡不远的Jenjarom小镇,塑料加工厂突然大量出现,日夜抽出有毒烟雾。大量的塑料垃圾被倾倒在露天,垃圾堆成了垃圾堆,回收者们在努力应对来自德国、美国和巴西的食品和洗衣粉等日常用品的包装涌入。居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镇上刺鼻的臭味,这种臭味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很常见。其中一些烟雾也来自于塑料垃圾的焚烧,因为塑料垃圾的质量太低,无法回收。“人们被有毒气体袭击,晚上把他们吵醒。许多人咳嗽得厉害,”当地居民帕雷彭告诉法新社。“我无法入睡,我无法休息,我总觉得疲惫不堪,”47岁的他补充说。
Pua和其他社区成员开始调查,并在2018年中期找到了大约40个疑似加工厂,其中许多似乎是秘密经营,没有适当的许可证。最初向当局提出的申诉毫无进展,但仍在继续施压,最终政府采取了行动。当局开始关闭Jenjarom的非法工厂,并宣布全国范围内暂时冻结塑料进口许可证。33家工厂被关闭,尽管活动家们相信许多工厂已经悄悄地迁往国内其他地方。居民说空气质量已经改善了,但一些塑料垃圾场仍然存在。
在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许多收集塑料和其他可回收物品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寻找新的地方。由于回收商在家中进行加工,他们面临更高的成本,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废料堆积过快而将其送到垃圾填埋场。澳大利亚工业体废物管理和资源回收协会主席Garth Lamb说:“12个月过去了,我们仍然感觉到了影响,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例如一些在澳大利亚南部阿德莱德收集可回收材料的地方政府运营的中心。这些中心过去几乎把塑料、纸张和玻璃等所有东西都寄到中国,但现在80%的货物都是由当地公司加工的,其余大部分运往印度。
阿德莱德北部废物管理局(NorthernAdelaide Waste Management Authority)首席执行官亚当?福克纳(Adam Faulkner)对法新社表示:“我们行动迅速,着眼于国内市场。”
他补充说:“我们发现,通过支持当地制造商,我们能够回到中国之前的禁令价格。”
出路:少消费,少生产
随着公司转移到东南亚,曾经熙熙攘攘的回收中心被废弃。去年,非政府环保组织中国零废物联盟(ChinaZero Waste Alliance)创始人陈立文(音译)访问了南部的杏坛镇,他发现曾经蓬勃发展的回收行业已经消失。她告诉法新社说:“塑料回收站不见了,工厂门上贴着‘出租’的牌子,甚至招聘的牌子都要求有经验的回收站搬到越南去。”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受中国禁令影响的东南亚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受到重创 后,已采取措施限制废塑料进口,但废物又被重新定向到没有任何限制的其他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据估计,只有百分之九的塑料被回收利用,运动人士说,解决塑料废料危机的唯一长期解决办法是让公司减少生产,让消费者减少使用。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家凯特·林说:“唯一解决塑料污染的办法就是减少塑料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