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废品回收网 > 上海 > 商情资讯 > 国内资讯

上海近八成市民无垃圾分类习惯

更新日期:2024-11-24T12:11:54 | 人感兴趣
    为了遏制生活垃圾过快增长,倡导垃圾减量和分类,上海市容环卫部门做了艰巨的努力。上海是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1996年开始按照“有机”和“无机”的分类方式开展试点。2008年起,又分步实行绿、红、蓝、黑四色垃圾桶,将垃圾分为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截至去年底,全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居住区已达3738个。可是,这些居民区中有多少做到了严格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呢?连日来,记者守候在多个小区垃圾桶前,跟踪垃圾的投放、装运“旅程”。

    投放:大部分市民未养成分类习惯

    8月上旬,市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并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两成多的受访市民在扔垃圾时是“先分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的。此外,36.9%只是“将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挑出,其余则都放在一起扔”,还有近四成是所有垃圾都放在一起扔。调查中有市民表示,不是不愿意垃圾分类,只是搞不清楚分类标准,而且很多老的小区中没有分类垃圾的垃圾桶。

    安顺路上的虹储小区是个老式小区。记者发现小区垃圾房有3处,而四色垃圾桶只在虹桥路1041弄76号这幢居民楼对面的垃圾房里才有。可是,这四只彩色垃圾桶却被整齐地叠起堆放在垃圾房一角,束之高阁。负责装运小区生活垃圾的屈光六师傅说:“我干了那么多年,没见过完全按照标准分类的。”

    青杉路上的龙柏香榭苑小区2003年建成,相对较新。小区门口,有三种颜色的垃圾桶,缺少了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四分类”缩水成了“三分类”。打开垃圾桶,里面混杂着各种垃圾。在垃圾房里,一男一女正在夜色下挑拣分类,他们将其中的塑料瓶、硬纸板等有较高回收经济价值的废品捆扎好,装上自己的三轮车,其他的则随手抛掷。绿色和红色垃圾桶的桶盖都被废电线给扎了起来,保安解释:这是为了防止居民误投生活垃圾。

    走进浦东杨思地区的恒大华城天地苑,记者看到绿、红、蓝、黑四个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小区入口广场处,但是,打开桶盖一看,玻璃、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3个桶里几乎没什么东西。保安陈师傅说,这些分类垃圾桶总是“吃不饱”,“可能是离居民家门口有点远,大家不习惯拿出来扔,往楼下的垃圾桶一丢更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除了居民生活习惯外,还有“硬件”因素。在大多数新建居民区,每个楼道口通常只有一个垃圾桶,物业人员告诉记者,一是因为楼道口地方狭窄,只能放下一个垃圾桶,二是出于“经济”原因,垃圾桶往往由物业购买,损耗率不低,一个较大的小区需要近百个垃圾桶,如果每个楼道口配置两个垃圾桶,这项开支就要翻番。而在大量的老式居民区,楼道口都没有垃圾桶,居民须拿到垃圾房投放。而正是上述“硬件”的制约,居民们即使在家里分好了垃圾袋,到楼下到垃圾房,也只能扔在一起。

    装运:投放不分类导致装运难分类

    8月中旬一天凌晨3时30分,天还没亮,记者随虹桥环卫所顾师傅开始装运垃圾的工作。顾师傅推着一辆两轮垃圾车,走进小区后,依次把楼道口的一个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全倒在车斗里。垃圾桶里大多是塑料袋,里面什么都有,不分干湿。

    顾师傅介绍,虹桥环卫所辖区有三成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但除了对“有害垃圾桶”中的电池区分开来专门收集,其他各种垃圾只能运上同一条垃圾船,埋进同一块填埋场。环卫所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小区的分类投放效果很不理想,使得分类装运缺乏操作条件。

    负责运输本市西区7个街道生活垃圾的长联环境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的小李告诉记者,五六年前,公司曾有过一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车,但四分类的热度没维持多久,这辆车在辖区兜一圈收集垃圾的时间越来越少,2个小时就回来了,而且经常装不到什么。“没过多久,这辆车也就不太用了,后来报废了就没有再添置。”小李说道。

    记者从市废弃物管理部门了解到,生活垃圾四分类有其对应的处置系统,其中有害垃圾应有环卫作业部门定期上门收集,送往专门处置场所无害化处理;玻璃可由物业保洁人员收集后就近纳入废品回收系统,或由环卫作业部门收集后,运往资源化利用处置企业;可回收物则尽量与废品回收系统对接;其他垃圾则由环卫作业部门每日收运,集中处置。

    原因:推动垃圾分类缺乏经济杠杆

    上海推行垃圾分类近15年,为何像是“原地踏步”?市废弃物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激励机制的设计还较为缺乏,以致市民的观念仍停留在垃圾是“你要”分类,而不是“我要”分类,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经济杠杆来推动,比如台北就实行对分出的玻璃、有害垃圾、报纸等不收费,分不出的则需收费,最终市民们越分越细,分不出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少,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将设计系统化的奖惩机制,对于分类及减量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对于混投混装混运给予相应的惩处。

    另一个原因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还较薄弱,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现象还较为普遍,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物流系统还不健全。因此,要加大合理设置分类投放容器的力度,严格分类收运作业规范,真正实现分类处置资源利用。
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买卖废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废品行业企业名录 |
Powered By 中国废品回收网 废品回收价格行情 废品站
www.zgfeipin.cn 百度XML 蜀ICP备190248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