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较低,人均耕地只有0.5亩,人均水资源只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矿产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数的4.9%,一次能源95%以上靠省外调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再生资源利用与区域特色经济相结合、民营经济与开放经济相结合、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的集约化、循环型经济发展道路,浙江“零资源”经济、“再生资源利用”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
一、浙江经济增长快、规模大、活力强的区域特色经济起步和发展,都得益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一法宝
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全省拥有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519个,涉及到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75个行业,24万多家企业,年产值近600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吸纳就业人员380.1万人。浙江区域经济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格局,低成本高效益的比较优势,小企业大协作的集群效应和小资本大集聚的群体规模。义乌小商品、绍兴化纤面料、宁波服装、温州鞋革、龙湾不锈钢及铜加工、温岭、路桥汽车摩托车制造及配件、黄岩塑料制造、玉环阀门制造、上虞铜管制造及化学工业、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的铜加工及其制品、富阳造纸、余姚、慈溪家用电器及塑料制造等特色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已经成为全国及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不少产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均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批县(市)依托区域特色产业而成为经济强县(市)。2004年全国百强县(市、区)中浙江占30个,总数占全省第一。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依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当地企业家精神、地理集中、专业化分工和内源性民间力量等共同推动下,构筑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区域集聚为特征、劳动密集型为标志的区域特色产业,并呈现出区域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前店后坊、前市后厂、工贸一体等特点。在再生资源利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浙江块状经济,既有永康、东阳、路桥、黄岩、玉环、温岭、慈溪、余姚、上虞、诸暨、富阳、嘉善、乐清和龙湾等县(市)域经济“大板块”,又有温州柳市(低压电机)、温岭泽国(泵业)、诸暨店口(五金)、上虞汤浦(铜管)、嘉善陶庄(废钢铁利用)、余姚河姆渡(不锈钢材料)、温州永中(不锈钢材料与制品)、富阳(春江、大源、灵桥的造纸业)等乡镇(或街道)经济“小板块”,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两者互动发展的若干模式——“永康模式”、“路桥-温岭模式”和“余姚-慈溪模式”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了“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专业市场—民营体制”四位一体的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1)再生资源——解决了原料来源。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都是在当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再生资源利用仍然是浙江特色产业的主要原料来源。
(2)产业集聚——解决了产品生产。通过铜、铝、钢铁、塑料、纸等再生资源的利用,并在利用过程中不断延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