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企业的改制,各地曾经红红火火的废品回收行业“正规军”逐渐分散瓦解。并且,与游击队相比较,正规军还相对处于劣势。
有关数据表明,上海每年要产生270万吨
废钢铁,但至少有150万吨被“游击队”收运到外地。大量的
废钢铁都被卖到湖南、浙江、广东等地的小冶炼厂。小冶炼厂竞相粗糙加工,不但煤、电等紧缺能源大量浪费,而且生产质量也比较低劣。
一些再生企业近年来也处境艰难。一方面,
废品原料面临激烈争夺,来路越来越窄,加工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时,这些企业也都面临着如何尽量避免“二次污染”的问题。
赵先生正是因为看中了这块市场里的巨大潜力,两年前和其他两位股东一起投资2.4亿在
北京顺义区投资兴建了再生资源公司。
在正式投资前,赵先生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到浙江、福建等地调研,发现这个行业里几乎都是小作坊式的、低附加值的小企业,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水、电等能源的消耗很大,彼此间恶性竞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赵先生还会经常找一些承包小区垃圾的人聊天,了解回收垃圾原料的价格。虽然这些人会比一般的拾垃圾者要赚得多,但是也经常会被小区物业、保安索要钱财。
这个行业里的雇佣工人更是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我曾经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光着身子,站在各种废旧瓶子上,拆标签、拧掉瓶盖。他整个身子几乎被瓶瓶罐罐所包围,从上到下也几乎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像个小黑人。”
在对国内的回收市场、再生企业进行调研后,赵先生决定投资于PET塑料。PET,听起来有些抽象,实际上它是塑料的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来,装可乐、雪碧的塑料瓶就是用这种原料加工而成的。
目前我国每年
PET塑料瓶的消费量很高。这些垃圾原料从垃圾筒里捡来,目前国内一吨5000多元,通过加工做成相应产品,
一吨的价格为1.2万元,价格翻了一番。
并且如果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加工,这种原料的损耗量仅为10%,也就是说一吨的废塑料瓶可以做出0.9吨的可用原料。
但前提是要有大额的资金投入。
赵先生介绍说,今年底建成后的工厂,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左右。进行规模化经营,一个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生产线上的用水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循环使用。
第二个,整个生产过程是清洁化。工厂内不设有露天的废旧瓶子的堆放地,而是由中转站对塑料瓶进行简单的压缩和打包,然后用密封的车辆运送到工厂来。工厂的留存库只有一两个星期的量。
这样,既充分节约了能源,又尽可能的做到环保,国内的汇源果汁,包括可口可乐等公司都表示了兴趣。目前,赵先生最担心的就是废旧塑料回收的价格。由于国内目前的垃圾回收中转站规模都较小,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废旧塑料瓶来源、回收价格等都不太稳定。近期国家正在制定相关强制回收的管理办法,相信这种状况将很快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