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乌鲁木齐熹洋洋物资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拿到了一张营业执照,与其它企业不同,这张营业执照可供206个经营地址所用。
这也是市工商局发出的“一照多址”的典范。
当日,作为206个经营场所之一的水磨沟区绿荫四巷的一家废品收购站也拿到了营业执照副本,该副本正面内容和正本一样,背面多了一个详细的经营地址。
“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该收购站负责人邢秋莲笑着说,她和丈夫在废品收购行业干了5年,以前不清楚如何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遇到相关部门检查都是躲躲藏藏,违规被取缔后,就找个隐蔽的地方重新开张。
去年,市商务局联合市工商局、公安局和城管委对废品收购行业摸底时了解到,当时,
废品收购站经营场地脏乱差、消防安全管理薄弱、有公安禁止收购的废品存在,九成以上属于无证无照经营。
2012年6月,乌鲁木齐熹洋洋物资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和另外两家物资回收龙头企业,被市商务局(粮食局)认定为“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单位,承建全市回收网络体系工作,规范首府废品收购站。
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张艺骞介绍,公司以与废品收购站签订加盟协议的方式,先后整合206家,去年到市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时,正好赶上了该局出台《放宽审批条件、提高审批效率、促进市场主体增量增效转型升级的八条举措》,其中就包括“一照多址”。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一照多址”的办理时,主要是针对特殊行业和实际经营情况较特殊的企业,主要目的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为企业减负。
张艺骞说,如果每个加盟店都要办单独的营业执照,意味着每个店要请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而废品回收店每天业务量大,记账项目品种繁多,数目复杂,按兼职会计每月工资2000元,出纳每月2500元计算,206个加盟店的这部分工资成本每年就要一千余万元。
“一照多址”帮废品站抱团闯市场
50岁的唐明镜在天山区有一处300平米的废品收购站,这个站原本只是维持生计的小本生意,但现在他有了要将这个生意做成一番事业的决心。
他的决心源于“一照多址”实施后他拿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副本,这不仅代表着他是“正规军”了,还意味着他与另外205家废品收购站将抱团闯市场。
唐明镜说,以前,乌鲁木齐市的废品收购站大都在自建房甚至危房里,消防等各项要求都不过关,废品收购站脏乱差和垃圾站所差无几,整个行业时常恶性竞争。
最让废品收购经营户头疼的莫过于遇到死账。废品收购站将废纸、废铁、塑料等废品销售至纸厂、钢铁厂、塑料制品厂等小厂,收到的都是白条,而一旦这些厂子换人或倒闭,白条无法兑现,就成了死账。
一般废品收购经营者手上基本都有死账,少则三五万元,多则一二十万元,唐明镜手上就有15万元的死账。
2012年,唐明镜听说了首府要规范废品收购行业,就与乌鲁木齐熹洋洋物资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签订了加盟协议。
乌鲁木齐熹洋洋物资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艺骞介绍,后期整合完成后,将以公司的名义寻找更可靠销售渠道,降低废品收购站的经营风险。
张艺骞说,废品收购站赚取的都是每公斤几分的微利,整个行业原本一盘散沙,对市场把控能力不足,该公司还将根据市场行情,提供相关信息,减少恶性竞争。还准备建立信息监控平台,监管各加盟店收货情况,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监管。
近几年,国家鼓励和提倡节能减排行业,也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发展,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发展连锁加盟有利于监管。
去年,市商务局等部门从清理和建设两方面着手,指定三家龙头物资回收企业对全市废品收购行业统一管理,公司化经营。
“‘一照多址’盘活了这个行业。”张艺骞说,如果每个废品站都办营业执照,不仅都要雇会计和出纳,还需要人员专门管理,就无太多资金投入,就有可能回到以前一盘散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