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台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从8月开始实施,许多市民关心这部法规实施后,将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对深圳现有的生活垃圾管理带来什么改变。昨日,市城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雷应本报之邀,做客“民生面对面”首次详解新规出台的背景、条款,以及接下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即将实施的新举措。
1
家庭厨余垃圾不再强制分类
据统计,去年一年,深圳生活垃圾处理量达到540万吨,平均每天1.5万吨左右,按照近10年深圳生活垃圾处理量年均6%的增速测算,“垃圾围城”的危机离深圳并不遥远。
杨雷指出,要通过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来减少末端处置场的压力,这也是《管理办法》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
根据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新规,接下来,市民将按照三分类的标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而此前深圳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中实行的是四分类标准。在家庭中产生的厨余垃圾不再强制分类。
对此,杨雷坦陈,由于生活习惯,中国人的家庭垃圾组分中,厨余垃圾占很大比重,如果能把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单独处理,好处显而易见。之所以目前没有做强制要求,主要原因是厨余垃圾后续处理设施缺乏,若全部回收和处理,已有的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如果后续设施不建好,处理不好,势必造成前端分类后端整合,这样将挫伤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同时,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工艺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比如做成堆肥肥效不高,饲料添加剂也存在一定风险等。在这一客观现实下,深圳鼓励具备厨余垃圾处理条件的小区继续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并积极探索创新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工艺。
2
住宅区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
有了分类标准后,又将怎样调动市民和相关责任人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积极性?